从十多年前的“911”,伦敦地铁爆炸案,三年前的马拉松爆炸案,到如今的巴黎被袭,西方社会引以为傲的开放、宽容与自由,不断受到伊斯兰极端份子的挑战、蚕食。尽管土耳其、黎巴嫩、伊拉克最近也都发生了类似的恐怖袭击事件,但这欧洲的心脏地带的爆炸声,却是真正再次触动了人们的神经。在大洋的此岸,不论是网上普通人的反应,还是广播、电视上政客的声明、公共安全专家的评论,我们总是从中能读到两个字:恐惧。人们在问:这世界还安全吗?我的家人、孩子会不会受到恐怖份子的伤害?在这一片询问的嘈杂声中,我似乎听到了一个声音:“你往何处去?”
“你往何处去?”(Quo Vadis)是波兰作家显克维支(Henryk Adam Aleksander Pius Sienkiewicz,1846-1916)的名著,讲述的是古罗马暴君尼禄王时代,基督徒被逼迫的故事。书名来自于次经《彼得行传》的一段记述:在罗马城大火后,为逃避尼禄对基督徒的大逼迫,使徒彼得逃离罗马城。在城外的阿皮亚大道上,他碰上了背着十字架迎面而行的耶稣基督。彼得问,“主啊,你往何处去?”(拉丁语:Domine, quo vadis)基督回答道,“我要去罗马再上十字架。”听得此言,彼得想起自己三次不认主和临危逃跑经历,幡然醒悟:他险些再一次犯了同样的错误。这时,他不再有恐惧,回转身再入罗马,在十字架上为主殉道。
在彼得惶惶逃出罗马之时,他的心里充满了什么?也许是疲惫,也许是恐惧,还有对身后众的挂念。他为传播耶稣基督的福音,已经奔走了三十多年,从遥远的加利利,一直来到帝国的中心,经历了无数艰辛,领无数人归主。但是,在面临尼禄王的大逼迫时,面临十字架和竞技场中的猛兽,他依然有一时的软弱。在此时,彼得的问题,“你往何处去?”,既是主耶稣的,也是问自己的。与三十多年前不同的是,在阿皮亚大道上,信心和恩典使他战胜了恐惧。他不必再痛哭流涕了。
当年,在暴君的残酷逼迫下,彼得他们每个人面对的都是迫在眉睫的生与死、信靠与背弃的选择。他们的回答是果断决绝的。今日,我们依然面临同样的问题:该往何处去?只是这个问题如今却有着更多方面的含义。
我们是否该害怕,或者说,我们该怕什么?
在当今的世界,美欧世界无论在军事、经济,还是文化、制度上,都具有绝对的优势。 ISIS也知道,无论靠软、硬实力的较量,它都是无法取胜的。但是,散布恐怖却是不需要多少实力的。对于生活在西方的绝大多数人来说,亲身经历恐怖分子袭击,毕竟还是一件很小机率的事。可以说,我们死于交通事故的可能性要比这个高出一两个量级。即使算上"9.11",在最近的十多年里,在美欧,死于恐怖袭击的人数远远少于其他非正常死亡人口。我们会因为车祸的可能性就寝食不安,或不敢出门、开车吗?当然不会。但是,巴黎的袭击,再加上加州圣伯纳蒂诺的枪击,却让美国的民众一时陷入了极度的恐慌,甚至达到了歇斯底里的程度。而这民众里,有很大的比例是我们基督徒。姑且不论信仰,作为本能的反应,恐惧是自然的。但是,如果让我们的心灵长久地为恐慌所胁持,我们是否还有信、望、爱,是否还能将自己的一切交托在那永生的主的手中?如果那样,恐怖份子真就是得胜了。实际上,主耶稣早就告诫我们,必将有这些灾难,"不要惊慌"(可:13:7)。
从另一角度看,这一系列事件所折射出的一个社会现象,却是真正值得每一个自认为基督徒的人所深思、忧心的。这就是,在富裕、安逸的西方社会,尤其是在欧洲,真正持守基督信仰的人在逐渐减少。即使在基督徒中,将安逸、财富远置于"信望爱"之上的,并不在少数。
在一个电视时评节目中,几位中国背景的嘉宾就巴黎恐袭事件侃侃而谈。他们对于基督教文化的积极作用赞誉有加,认为欧洲伊斯兰极端主义的肆虐的原因之一,在于基督教力量的式微和大量穆斯林移民的涌入。这论观点无疑有一定道理,但值得深思的是,几位嘉宾却都非基督徒,他们的兴趣不在于认罪悔改、接受基督耶稣,而仅在于基督教义的道德规范约束,以及所伴生的现代文明。实际上,这种态度恰恰是现代欧洲、西方世界的通病。
在整个中世纪和近代,欧洲都是基督信仰的堡垒。源源不断流出的生命活水,滋养了哲学、科学、艺术的发展,构筑了近现代的经济、政治、法律体系,催生了现代文明,现代大学的雏形,最早就是在围绕着巴黎的修道院产生的。但是,现在欧洲的基督徒还有多少呢?
因为丰衣足食、安全无虞,因为对理性的过度推崇,人们对于信仰的热情几近消失,在欧洲的很多国家里,基督教已经不是信仰,而只是一个传统。如果说信仰是一棵扎根于地的大树,那么传统则只是从树上砍下的枝子,不再有养分供应。刚砍下来的时候,也许会光鲜一时。但随着时光流逝,那上面的叶子必将干枯,也不会再开花结果。于是我们看到了欧洲的教堂空空如也。
今日欧洲所面临的困局,无疑有政治、经济、种族等诸多原因,但基督信仰的丧失、式微,却实在最根本的原因之一。试想,如果西欧社会依然秉承坚定的基督教信仰,有着无数热心于福音的基督徒,宣扬耶稣的大爱,再凭借其强大的文化、经济优势,移民必将为主流社会吸收、融合,伊斯兰极端主义也不会有多少滋生的土壤。
一千七百年前,当蛮族入侵将西罗马帝国陷入一片火海、血海之时,是罗马的宣教士将福音传给他们。尽管帝国灭亡了,基督教的影响却远远跨出了原来帝国的疆界。二百多年后,在基督教与伊斯兰教两大世界的碰撞中,正是这些皈依主耶稣名下的蛮族勇士(法兰克人),在铁锤查理(Charles Martel, 约680–741)带领下,在图尔之战中(Battle of Tours,732)以非凡的勇气和热血,挡住了哈里发军队前进的脚步,拯救了基督教世界。如今,对于伊斯兰极端分子的袭击,《查理周刊》给出的答案却是依然纵酒狂欢--漫画上,一个巴黎人满身枪眼,却依然举杯狂饮香槟。对于基督徒来说,可怕的不是异教的刀剑,或者恐怖分子的子弹、炸弹,而是信仰的丧失和随之而来的颓废。今日的铁锤查理在哪里?还有那引领罗马人归主、引领蛮族归主的宣教勇士又在哪里?
实在是巧合,巴黎受到袭击的那个周五之夜,也正是我们教会差传年会的开始。我们寻求的答案,就在车大光牧师[注一]的故事中--"不要怕","以爱战胜恐惧",将福音传到穆斯林当中去,这既包括中亚、中东、东南亚等地的穆斯林国家,也包括来到北美的穆斯林移民、难民。这铁锤查理和宣教勇士,是车牧师一家,也应是你我。
注一:波士顿郊区华人圣经教会2015年度的差传/社会关怀联合年会在11月11日至11月13日举行,主题为“普世宣教:以爱战胜恐怖”。特邀讲员车大光牧师携家人曾在中亚穆斯林国家宣教十年,各堂讲座的题目分别为:“末世宣教:不要怕”,“派去回教徒中的耶稣基督大大使”,“走进生命之河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