Wednesday, June 3, 2009

安•兰德,奥巴马时代,及其他(五)

在资本主义、个人主义与共产主义、集体主义的激烈思想交锋中,这部小说对于个人自由及自由市场经济的不遗余力的宣扬,无疑为西方阵营赢得冷战立下了汗马功劳。大概也是由于这个原因,在1991年的一份民意调查中,这本书被美国人列为影响力仅次于《圣经》的一本书,但真正完整读过它的大概不多。原因很简单,与其说它是本小说,不如说是篇超长的哲学独白。小说长达一千二百页,但情节简单重复,人物脸谱化,语言口号化。在看完头一、二百页后,读者对故事的轮廓和结局基本就已经有数了。即使是很多兰德主义者,也认为压缩到三百页就足矣。

与《源泉》相似,《阿特拉斯耸耸肩》面世后,也很快就成为畅销书。在这五十年里,它始终高居畅销榜前列,而去年开始的经济危机更进一步提高了它的销售量。与它的商业成功相反,知识界对两本书的反应、评价却一直以负面居多。有趣的是,尽管她攻击的对象是共产主义和左翼思想,对她最有力的反击却来自于社会的右翼。在小说面世不久,创刊不久的新保守派旗舰《全国评论》(National Review)发表了钱伯斯(Whittaker Chambers)的著名书评《老大姐在看护着你》。

如钱伯斯所指出,这本书算不上严格意义的小说,所谓的故事情节不过是作者用于演讲的肥皂箱。真正重要的是作者想传达的信息。为使读者信服,兰德采用非黑即白的手法,将故事写成了一场光明之子与黑暗之子间的战争。光明之子(实业家、金融家、工程师)都是完美的天才,财富、智力、相貌无可匹敌。每个人都是惊人的高大、俊美,有晒成古铜色的白皮肤、富有雅利安人棱角的面孔、绿宝石般的眼睛。也如马克吐温所言,"骑士、公主终结百年之好",只是这爱情没有任何结晶 ---- 孩子。相形之下,黑暗之子"掠夺者"们(劫富济贫的罗宾汉、自由左派、罗斯福新政分子、蓝领工人、世界大同者、慈善家等等)则是丑陋、下流、嫉妒、贪婪、软弱的。并且最重要的是,他们在任何事情上都是无能的,包括在给英雄高特上刑这样一件事上。既然力量对比如此悬殊,最后英雄们自然轻而易举地赢得了胜利。既然社会主义者、集体主义者、利他主义者,尤其是作者所鄙视的芸芸大众是如此黑暗、令人憎恶,读者自然也就该无保留地接受她的结论了。只是,我们知道世界并不是这样的。

作为一个从美共队伍中倒戈过来的保守派作家,钱伯斯在兰德的信息中明显嗅到了马克思的气息。在她看来,人生的好坏应完全以其创造的交换价值来衡量,只有通过追求赤裸裸的个人利益来打碎宗教、婚姻的羁绊,才能实现现代工业文明呼风唤雨的奇迹。这俨然是《共产党宣言》的翻版。如同任何彻底的唯物主义者一样,兰德拒绝上帝、宗教与原罪,而将她理想的人摆到这个无神世界的中心。而这个理想之人的唯一人生目标就是不断追求自我快乐幸福,没有牺牲、奉献,没有家庭、社会,只有赤裸裸的个体。既然拒绝了社会,又拒绝了上帝,为将她的英雄从沦为最贪婪的高级动物的命运中摆脱出来,她就必须让他们垄断最崇高的道德标准。天生具备她的这些条件,自然是那进行创造性生产活动的社会技术精英阶层 ---- 金融家、实业家、工程师。在兰德的眼中,他们代表着先进的生产力、他们的劳动支撑起整个世界,只有他们能应负现代社会瞬息万变的挑战,他们自然也就是最高道德标准的化身,而这世界上余下的绝大多数人不过是需人操纵的机器,或是寄生虫。机器或寄生虫是不必也不该有发言权的。他们要么对于精英们俯首听命,要么就是灭亡。这是什么?技术精英阶层的独裁、寡头政治。极左与极右唯物论的理论基础是如此的相同,不同的只是一个问题:谁掌权对生产力发展更有效率?工人阶级专政还是精英寡头政治。在拒绝了斯大林的老大哥的同时,兰德给人们的选择是一个老大姐。

《阿特拉斯耸耸肩》中最令人窒息的无疑是兰德对于所谓非“创造者”的普通人的态度。在小说中有两个非“创造者”的正面人物:黛格尼的高级助手埃迪(Eddie Willers),黛格尼的嫂子谢瑞尔(Cherryl Brooks)。埃迪是大多数普通人的代表,他们一家为泰格家族服务了几辈子,尽管自己并非“创造者”,但他尊敬“创造者”们及其发明。他对黛格尼绝对忠诚,兢兢业业地维持铁路系统的运转,同时努力地将“创造者”的发明应用到实际中,但拒绝参加“罢工者”的行列。当黛格尼已将精力集中到援救英雄高特的时候,他依然在为铁路的正常运营而苦斗。在小说结尾,在罢工者高举美元标志走出落基山的同时,他却为两方所抛弃,在亚利桑那的沙漠中独自守护着瘫痪的彗星号列车,如同一个老船长伴着即将下沉的船只,迎接死亡。谢瑞尔本出身贫民窟,是个勤劳的商店售货员,有着和周管子工一样的劫贫济富的理想。她邂逅黛格尼的哥哥、泰格铁路公司总裁、“掠夺者”的代表吉姆,将黛格尼创造的伟业张冠李戴到他头上,并嫁给了他。在婚后发现真相后,她感到理想破灭了,在社会上没有她的位置了,最后以自杀结束了自己的痛苦。也正如钱伯斯所指出的,对于任何与“罢工者”,亦即兰德,持相左的意见的人,通篇你只会听到一个声音:“进毒气室去!”

No comments:

Post a Comment